我以為自己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流浪的夢想;結果印度回來後,才發現原來從來就沒有消失......
小六那一年 ,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之後,就開始編織流浪的夢.後來慢慢長大後,太多的身外物要承擔,開始不敢奢侈的多想,開始認為流浪是一種浪漫,卻不實際的事情.
再後來,有機會在台灣待了一段時間,一個人在台北市游游盪盪了大半年,瘋狂的愛上那種感覺.我管那種感覺叫流浪,縱然使他距離流浪有一大半截!
在那段日子,沒有束縛,沒有熟人的壓力,突然獲得無比的自由及輕鬆.一切的行為,不必有所交代,活得很自在.於是,流浪夢再次喚醒.
不過,重返工作崗位之後,被繁雜的工作纏身,漸漸的流浪夢又漸行漸遠.
在台灣與印度之間,也只到泰國.可是泰國卻無法勾起那份感覺.惟,到了印度之後,會很想在那個國度待上一段時候.
我想,吸引我的絕非那些支離破碎的城堡,而是印度這個民族.就想當初到台灣,怎樣都不明白為何外表與我相似的台灣人, 腦袋卻離我十萬八千里.
印度社會,斷層得利害.懷疑在他們的概念里,人與人之間有信任嗎?可是對於宗教與傳統他們卻是如此執著與堅持.他們是如此的心甘情願接受所謂的命運安排?
一連串的疑問開始浮現.
於是,流浪夢重活.
3 comments:
唉!終於找到患有相同病症的“病友”了。
說來我們這種病,還不算富貴病吧? 但病情很難斷根。食髓知味,一個人在陌生國度,真的可以很放。(印度是佛陀的地盤,諒阿雅也不敢太放肆)
懂得在繁瑣不休的現實生活中抽身,是種智慧。人生太苦了,真的要懂得取悅自己。共勉了…病友!
多多指教…Cest la vi? 什麼意思?
應該很多人和我擁抱同樣一個夢,可是就是沒有勇氣去落實它,如我。
於是,旅行成了自己暫時躲開繁瑣的時間。
Cest la vie是法文,翻譯中文是“這就是生活”。我在亦舒小說讀到的,很喜歡﹐就把它當作我的部落格名字了。
我是儀雅啦。。因為沒有辦法登入,所以就用匿名。。:P
Post a Comment